2018年6月19日 點擊人次:813
畢業季,正是大學生實習和找工作的高峰期。從“校園人”轉型“職場人”,求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騙局。記者調查發現,以下幾種騙局最為常見。
“業務經理”成推銷員
李源是我市一名應屆大專畢業生,前不久,她從某招聘網站上看到一家保險公司正在招收業務經理,對學歷、專業有特殊要求,她投了簡歷并面試后馬上就被?用了。但經過兩周的培訓,小李逐漸清醒,自己的“業務經理”崗λ實際上主要是保險業務員。如果業務做得不好是無法轉正的,而培訓的內容主要是如何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推銷保險?!皹I務經理”竟然成了推銷保險的。
我市勞動與社會保障部負責大學生就業工作的王主任告訴記者?!耙恍┯萌藛桅嗽诎l布招聘信息時,經常對職λ的工作內容做模糊化處理,或者打著‘儲備經理’、‘市場部經理’、‘總裁助理’、‘管理人員’等高職位名義。但實際上,求職者的工作就是跑業務、拉客戶?!蓖踔魅翁嵝旬厴I生求職時一定要清楚職位的具體內容,詢問工作細節,不要頭腦發熱。
想工作得先掏錢消費
如今在一家y體工作的梁鑫講述了自己的求職經歷。去年他應聘到一家網站做資料整理工作?!爱敃r一同參加復試的一共有12人?!绷忽握f,所謂復試,更像是學??荚?,考完沒多久,他就收到通知說被取了。然而,入職后他發現,該公司上崗前要培訓,并要收取培訓費用700元,資料費300元……
記者在我市勞動與社會保障部了解到,正規的用人單位不會收取任何費用。如果畢業生遇到以各種名義先收取費用的,要盡量回避。通常這類公司以低標準招人為公司干活,且存在各種不規范用工行為。
有些公司“屢招而不聘”
從一些招聘網站論壇看到,求職者還反映,自己參加了很多招聘會,但問詢下來發現很多公司其實根本就不打算招人。有些只是小企業借機來做宣傳,還有一些就是走個形式而已。
“畢業生求職前需要對企業的情況、招聘職位有所了解,可以提前通過網絡查詢,或去相關服務中心咨詢,做到心中有數,以免無功而返?!?/span>